今年以来,特别是下半年,化工市场有两类词语出现频率极高,一类是与价格相关的“涨价”“价格刷新纪录”“涨幅高达XXX”,另一类是与货源相关的“缺货”“断货”“限货”。其所涉及范围囊括了基础化学品、精细化学品、煤化工产品、农药、制冷剂等,下游行业也普遍感到供应断链的压力在不断增大。
据记者了解,目前部分化学品市场供应出现了多年未有过的紧张,不少产品11月份价格创下年内新高,甚至是近几年新高。对此,行业组织、市场分析人士、实体生产企业等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日趋严格的环保核查是重要因素之一。从年初开始,环保核查步步升级,到目前各地相继出台采暖季企业停产限产规定,对化工市场的影响程度可谓前所未有。
基础化学品始终处于暴风眼。据记者多方了解,今年夏天开始,部分化工园区不论企业是否达标排放,都要整建制停产、限产。基础化工原料企业作为重点对象,市场供应频频告急、价格迅猛上涨。比如基础有机化学品苯胺价格最近两个多月涨了50%;一季度到现在,二环己胺价格翻了一番,二硫化碳也已涨价40%。无机类化学品如烧碱、纯碱,价格均已创下近些年新高,11月份较4月份涨幅分别达55%、66%;煤焦油、煤沥青与年初相比,分别上涨52%、122%。更有甚者,炭黑等个别产品年内涨幅达到300%以上。“年内出现两次大涨行情,这是我从来没见到过的!”类似梅兰集团这样的价格信息反馈不在少数。
据了解,引发产品涨价的因素有很多,但一些地方环保神经过度敏感、简单“一刀切”做法导致化工产品供给收缩是重要原因并且立竿见影。比如,第四批中央环保督察全面启动的次日,因浙江、四川等草甘膦主产区面临新一轮停产、限产,国内草甘膦厂家立即封盘停止报价,市场现货价格指数上涨500元以上(吨价,下同),国内主流成交价至22000元左右,涨幅近2.2%,部分高端产品达23000元,均价较7月初上涨约7%。其他品种如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断货预期也导致了生产商普遍惜售,贸易商压货待销,产品价格一单一谈。
钛白粉是今年涨价化工产品中的一个典型,至少经历了七轮涨价潮。招商证券等机构的分析师普遍将其原因归结为环保高压、供应偏紧。数据显示,环保核查期间,山东、四川两地钛白粉供应量减少约9万吨,相当于影响了全国单月产量的40%,价格大幅度调整自然在情理之中。 河南省石化协会副会长韩宏伟对记者表示,环保“一刀切”对化工市场的影响,不仅涉及有机化工、农药、煤化工、无机化工等,还包括与其相关联的上下游。
这一点,身处下游的涂料和轮胎等行业感受非常明显。涂料方面,原材料价格上涨已经导致多家企业利润下滑,有的涂料企业净利润直接腰斩。比利润下降更可怕的是断供,橡胶行业就正在经历部分产品供应的极度短缺。“产量下降,这是十几年来都没有出现过的。国际轮胎巨头企业也已高度关注中国橡胶助剂的供应短缺问题,并特意致电询问相关情况。因为中国橡胶助剂产量占全球的75%,要是断供,定会引起连锁反应。”这是中橡协橡胶助剂专委会反映给记者的情况。其实橡胶助剂一货难求的局面早有先兆。今年年初,橡胶助剂短单价格开始小幅普涨,之后长约合同价跟涨;5~6月货源开始偏紧,产品市场价格一路走高;8~9月份供应更趋紧张,现款提货、排队等货、没有长约合同四处求货而不得的现象逐渐蔓延,下游大用户纷纷加入了抢货囤积的行列,且情况至今未有缓解。
“不止是连续多轮的涨价,还有未必能买到货,涨价的涨价,炒作的炒作。”山东淄博某化工产品经营商表示,由于地区间价格差距太大,从“比低价”正式转向“比没货”“比高价”,市场环境较为杂乱。他认为,在“一刀切”的大刀下大幅提价,有的是迫于成本压力,也有的是狐假虎威、借机抬价。
“市场有大涨就有大落,当市场大幅回落时,受伤害最大的还是企业,甚至波及到整个产业链。因此,简单甚至粗暴的环保‘一刀切’,会伤害到整个化工行业,也不符合国家稳定市场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政策方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的放矢的政策,将更符合行业发展实际。”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行业直达
- 污水处理
- 纯水处理
- 大气治理
- 防腐处理
- 仪器仪表
- 工控设备
- 安全防护
- 五金暖通
- 新能源
- 环卫农机
- 环保工程
- 化工混合
- 食品制药
- 矿冶机械
- 通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