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氯化钾进口量为753万吨,超过了2016年的682万吨。而在2017年一季度时,笔者曾根据历史进口状况、国内供需趋势等因素,认为2017年氯化钾进口520万吨便足够,这与最终进口量的差值达230万吨,但是之所以如此还是比较好理解的,因为价格低,自然要适度增量。
2017年氯化钾价格虽然只有在第四季度出现大涨,但实际上全年售价都明显高于成本,总体行情表现良好,而且港存总量也一直在合理范围内,不曾出现大的压力。不过整体化肥市场的表现其实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环保压力使得下游复合肥需求有所减弱,所以很多业内一直有疑问,就是:氯化钾进口了那么多,都是哪里消化的呢?
2017年的氯化钾表观消费量大概在1450万吨,与2016年的1430万吨相比略有增加。一方面,可以看出近两年由于价格较低等原因,氯化钾的消费量都处在较高水平;另一方面,虽然氯化钾进口量增加很多,但是消费总量变化并不大,其实是因为国产钾的产量有明显减少(约7-8%)。
不过需注意的是,虽然港存总量变化不大,但2016年年底时社会库存少而青海库存多,2017年年底时则是社会库存多而青海库存少。所以,都哪里消化了呢?也许有一些还没有消化!这些货量也许不多,但对市场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近期港口氯化钾价格的松动,起初就是前期低价囤货者心态变化开始放货。
2018年初步计划的产量将有所恢复,再结合上面的一些数据,预计2018年氯化钾的进口量减至600-650万吨左右即可。而今年一季度进口量估计要接近300吨万,所以后面三个季度的进口量应当会有所减少。再回到大合同谈判的问题上,也就是说我国市场应该不会很快出现明显的缺货形势,外商若想中国继续大量进口,继续把中国大合同当作“定海神针”,就该继续给予中国世界氯化钾价格的“洼地”的低位。 时间:还会拖到7月份吗?
最近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新闻,先是外商表示预计中国大合同价格将涨XX美元(这个数字早先是40-50美元,最近又变成60-70美元),后来又有白俄罗斯钾肥公司一个矿井发生井喷和坍塌的消息,似乎是一环套一环,就等大涨了。尽管该矿井的产能占据着国际钾肥供应的重要一席,但又不是从此不再生产了,况且国际市场还有新产能陆续在投放市场呢,所以其真实的影响未必有宣传的那么严重。回想一下,哪年大合同谈判前,国际供应方不会出现一些“幺蛾子”呢?
不过“激情”过后,还是要冷静思考。2017年对于整个国际钾肥市场而言,都是丰收的一年,很多国家进口、出口的数据都创造了历史记录。目前来看,这种火热的气氛还在继续,近期东南亚、巴西市场的现货价格再次上涨就是很好的证明。后面几个月这些地区钾肥价格的涨幅不好确定,但是涨势似乎是难以改变的。
因此,虽然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都是在7月中旬签订的进口大合同,而且上面也提到了咱们应该不会很快出现缺货的情况,但是根据国际市场形势来看,还是建议2018大合同能够早一些签订,应该会比晚签更能签到相对理想的价格。这也是符合进口商利益的,因为国内市场应该是难有太出彩的表现,进口成本还是控制在尽量低的水平比较安全。
结论:
根据国际、国内市场现状,以及历史经验来看,暂时预计2018氯化钾大合同的涨幅可能会达到30-40美元/吨左右(即260-270美元/吨到岸),签订的时间会适当提前,预计2018年氯化钾的进口总量会在600-650万吨左右。
当然,进口商们历年来一直坚持努力获得“世界洼地”的价格,并屡屡成功,其睿智与担当并不是小小阿杜可以比拟和想象的。无论最终涨幅是更小或是更大,我们相信我们还是会得到理想的价格,用合理的价格满足国内用钾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