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加上近段时间,美国总统特朗普从知识产权入手,或对我国企业发起巨额罚款,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正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话题。作为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大户”,我国化工行业在专利布局方面的问题还很多,短板亟待补齐,相关化工企业必须尽快打造专利战略的“矛”和“盾”。
知识产权纠纷可能会给企业发展埋下哪些隐患?一些专利侵权案例可以让我们有所借鉴。比如,笔者就曾遇到过一个案例,中国某公司通过市场途径了解到,一款瑞士某公司生产的过滤器非常畅销,且主要市场在海外。于是该中国公司投入上亿元重金进行反向工程研发获得成功,然后信心十足进军海外市场,第一站到德国参展,结果当天就被要求撤展,原因就是瑞士某公司围绕该产品进行了全方位专利布局并进行维权,该中国公司涉嫌侵犯瑞士某公司的专利权,前期的研发投入很可能就此打水漂。
再比如,我们还经常见到新闻报道称美国对中国某公司展开“337调查”。所谓的“337调查”, 就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及相关修正案进行的调查,禁止的是一切不公平竞争行为或向美国出口产品中的任何不公平贸易行为。据媒体报道,美国发起的“337调查”中,近半数是针对中国企业。
就在一周前的4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2017年中国法院十大知识产权案件》。其中一件案例就涉及煤化工领域。据笔者统计,案件涉及的西峡龙成特种材料有限公司自2001年以来在国内共布局了185件专利,仅2010年的专利申请量就达到69项,可谓是天罗地网。由此不难发现,即便是在相对传统的化工领域,专利布局的重要作用也正日益凸显。
那么,导致以上种种案例和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和专利布局又有什么关系呢?这首先得从专利布局的概念谈起。专利布局是指企业综合产业、市场和法律等因素,对专利进行有机结合,涵盖企业利害相关的时间、地域、技术和产品等维度,构建严密高效的专利保护网,最终形成对企业有利格局的专利组合。专利的攻防双方其实就是矛与盾的关系,拥有专利的一方就相当于拥有了长矛,而防守的一方只能拿起盾牌。
有效专利布局能够保障企业自主技术不被侵权,保护研发投资产生的发明,防止竞争者抄袭产品特征或蚕食市场份额。竞争者在发起侵权主张或诉讼时,企业可通过自身的专利布局进行交叉许可实现业务自由,以维护公司现有业务。比如,在应对海外诉讼时,如果企业自身有一定的专利积累,就可针对对方的产品提起诉讼,在进行交叉许可谈判时赢得筹码,防止过于被动。国内创新主体在海外受到诉讼指控时,甚至还可以围绕自身在中国的专利布局对竞争对手发起诉讼,比如华为在深圳起诉三星侵权其专利。此外,针对高质量创新技术进行的高质量专利布局,可以通过专利许可产生知识产权收益,从而为公司创造高利润。
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知识产权制度和环境已相当成熟,其市场主体的专利布局意识也非常强,一旦有了技术创新,首先考虑的是采用有效的专利布局加以保护。在此背景下,市场参与者在进行技术研发或生产经营活动前,就会先做系统的知识产权防侵权风险分析工作,以充分掌握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情况,尤其是专利布局情况。一旦发现可能存在侵犯专利权的风险,会尽快启动规避设计程序、涉案专利无效程序或进行专利许可谈判程序,提前打造一把坚固的盾牌,做好防守。在做好防侵权风险分析工作后,企业再围绕自主创新技术进行有效的专利布局工作,也就是打造出锋利的长矛,应对市场竞争。而由于专利保护具有地域性,那些关注海外市场的企业,还要积极进行海外专利布局。
那么企业在进行专利布局规划时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一定要进行全面且充分的现有技术检索,找到自身的发明贡献,这是获得稳定的专利权利保护的基础。一般情况下,企业可通过对现有技术的分析,从宏观层面了解技术发展脉络、技术热点和整个领域的专利布局竞争态势,找到自身的技术优势和技术定位,从微观层面进一步明晰可借鉴的布局策略、筛选和判定有价值的专利布局热点和空白点等,进而对自主创新的技术展开有效的专利布局。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专利布局水平相对一些发达国家还有差距。但不难预见,随着我国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不断提升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这个差距将越来越小。
本文作者分别为超凡知识产权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超凡)、高级检索分析师(唐志勇)。
行业直达
- 污水处理
- 纯水处理
- 大气治理
- 防腐处理
- 仪器仪表
- 工控设备
- 安全防护
- 五金暖通
- 新能源
- 环卫农机
- 环保工程
- 化工混合
- 食品制药
- 矿冶机械
- 通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