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建设是行业健康发展之本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在全会公报中,“制度”一词出现77次,频率之高实属罕见。这是我党首次将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列入党中央全会主要议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确保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的历史,既是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势的充分体现,也是行业内各企业不断探索、完善制度和提升治理能力的过程。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企业的治理体制不断发生着深刻变化,制度建设日臻成熟。行业各企业先后经历过党委一元化领导、厂长负责制、董事会制的体制机制变化,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企业重大决策先后试行过职工代表大会制、股东代表大会制,企业经营体制由最初单一的国有企业一统天下,发展为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商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的格局。近年来,在党的一系列政策的引领下,我国国有企业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风生水起,有些濒于倒闭的国企通过混改引进民营资本和灵活的经营机制后,实现了凤凰涅槃,更多的企业通过混改得以发展壮大。
我国在不同时期形成的不同企业所有制形式,对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发展起到过不同的作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企业各种所有制并存,不同所有制互通互融、竞相发展,极大地丰富了行业的管理经验,提升了治理能力,促进了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各类企业对制度建设和依法治企一直高度重视,普遍建立了系统的管理制度和决策程序,经历了由人治到法治、由粗放到精细管理的发展历程。
治理能力需要提升,制度建设永无止境。综观行业发展历程,成就有目共睹,但问题也不容忽视。在我国步入新时代的历史进程中,在行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趋势下,不少石油和化工企业普遍遇到了治理能力不足和制度建设难以适应现实发展需要的重大课题。比如,有的中央企业存在管理机关化、管理机构臃肿、管理层级过多、管理队伍庞大等问题,导致管理效能低下,已严重影响到企业的决策和管理效率。有的中央企业由于决策过程繁杂、流程过长,每每错失发展良机。有的民营企业家族化管理弊端已开始显现,随着老一代创业者逐步卸任,管理层青黄不接的问题日益凸显。有的股份制企业不重视中小股东的作用,忽略中小股东的权益,在资本市场上饱受诟病。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过程中,由于一些地方和企业存在操作不规范、互不信任的问题,使得混改推进缓慢,成功案例乏善可陈。有的企业管理界面不清、管理机制不顺、管理水平落后,导致企业管理职责不清、奖罚不明、人浮于事、效能低下。有的企业虽然各项管理制度一应俱全,但制度往往“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喊在嘴上”,就是难以落实在行动上。
上述问题已成为制约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永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必须激浊扬清。全行业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刻不容缓,构建全行业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十分迫切,加强全行业系统、依法、综合、源头治理非常必要,应尽快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实现全行业更好更快发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核心,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无论从我国70年来壮阔发展的辉煌历程、石油和化工行业飞速发展的生动实践,还是从无数个石油和化工企业的经验教训来看,制度是根本,制度是保障,制度是法宝,这是被反复证明了的真理。
国家层面的制度建设意义重大,企业的制度建设和科学管理同样重要。而十九届四中全会正是为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