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行业寒冬仍期许未来
在应对全球极端天气和贸易战中,世界农业又经历了困难的一年。在这一背景下,农化企业尽管业绩低迷,但仍将注意力放在终端农业可持续发展上,发展良种、作物保护剂、数字农业和应用技术等。
农化企业受限天时
3年来,农化行业整合终于尘埃落定,世界农化巨头从6家整合成了4家,分别为拜耳、巴斯夫、科迪华和先正达。农化企业希望此番重组带来的协同效应能够提高利润率,使利润从周期性低迷中反弹。然而,由于全球极端天气的影响,这一愿景并没有实现。以美国为例,今年前5个月,美国中部各州遭遇洪水,当地农民推迟或取消了农作物种植。与此同时,贸易战仍在继续影响着供应链。从2018年开始的中美贸易战严重损害了从农化品到农产品的市场流动。对于农化企业来说,上游原料和下游市场都被破坏了。
农化企业的盈利受到了严重影响。科迪华报告称,今年第二季度公司净亏损5.94亿美元,原因是玉米产业带的严重水灾。先正达报告称,今年前6个月,其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同比下降15%,至14.61亿美元,原因是美国天气异常以及中国原材料成本增加。拜耳作物科学公司报告称,该公司销售额下降3.1%,至48亿欧元(约合53亿美元),主要原因是北美的极端天气。巴斯夫旗下农业解决方案公司销量也下降了12%,归因于天气因素和去库存。拜耳也预计2019年其种子和作物保护剂将不会有任何增长。
对未来保持乐观
尽管今年年景不好,农化企业仍预测2020年及以后市场需求将保持增长。市场增长因素包括新产品、整合带来的协同效应以及粮食产量可持续增加的迫切需要。对此,农化企业将继续保持既有的企业战略。
科迪华农业8月份调高了中期销售展望,预计2020~2022年将增长4%~6%,2020年种子销售额将增长3%~5%,农作物保护剂将反弹5%~7%。该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格雷格·弗里德曼表示:“我们预计明年北美的市场状况将向好。对于新成立的科迪华来说,进一步整合优化是工作重点,预计2019年可实现4.5亿美元的成本协同效益。”总体而言,科迪华农业预计2020年将节省2亿美元的额外成本,2021年也将节省2亿美元。
巴斯夫预计,到2030年农作物保护剂和种子市场年均增速为3%,可达到1300亿欧元,低于2010~2018年的增速。巴斯夫执行董事会成员Saori Dubourg将增速放缓归因于作物保护产品监管趋严,同时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精准农业在不断推广。因此,信息技术方面将是巴斯夫的经营重点。
继续满足终端需求
对于农化企业,进一步捕捉农民需求,服务终端市场需求是当前重点。从长期来看,农业将受益于人口增加。在2050年前,全球还会增加20亿人口,且都需要以可持续的方式获得粮食。一方面,扩大的中产阶级对富含蛋白质饮食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耕地扩张机会有限。此外,气候变化导致农作物生产和农民收入处于高度波动中。
为此,农化企业采用不同方案,解决农业的问题。巴斯夫的Dubourg表示:“农民将通过优选种子、作物保护剂、数字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结合,以充分满足社会对粮食的需求。我们需要更好的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Dubourg指出,到2030年,农业将发生重大变化,农作物生产率需要提高50%,将需要大量的技术,通过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来实现这一目标。
为了支持这一点,巴斯夫在研发方面投入巨资。而农业解决方案占巴斯夫销售额的12%,占巴斯夫研发支出的29%,即9亿欧元。科迪华农业则指望新产品来推动增长。公司商业平台执行副总裁拉詹·加贾里亚表示,公司预计2019年将在研发方面投资约12亿美元。
拜耳也认为,对农民来说,最大的挑战是生产足够的粮食,并让土地为子孙后代提供更好的种植条件。为了保持可持续性,种植者必须满足消费者需求,平衡盈利能力,并改善土壤健康状况。到2030年,拜耳的目标是通过新技术,将作物保护剂对环境的影响减少30%,田间温室气体排放减少30%,并通过提供更多的可持续农业解决方案,为发展中国家1亿小农户提供服务。去年,拜耳在作物科学研发方面投资了23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