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15时24分,沈海高速青岛段装有30吨乙酸乙酯的槽罐车和挂车相撞,司机被困。6月19日下午,四川省遂宁市广洪高速上一辆拖挂车追尾载有32.7吨的甲醇槽罐车,致槽罐车尾部变形,存在泄漏甚至爆炸的风险。继温岭“6·13”槽罐车爆炸事故后不到一周时间相继发生危化品运输车辆事故,危化品物流安全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对此,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危化品物流分会秘书长刘宇航认为,短短几天之内事故频发暴露出行业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意识不到位;二是监管不到位,尤其是对于一些小的危化品物流企业存在监管盲点;三是从业人员素质问题比较突出,运输人员安全意识不强,细节做得不到位,存在侥幸心理。
刘宇航认为,当前危化品物流行业监管需要从两方面加强。一是调整监管重点。从目前情况来看,行业中大企业在安全管理、企业运营方面做得都比较到位,企业具有很强的安全管理意识,然而行业中还有一些小企业存在“监管一套做一套”的应付行为。因此行业监管加码对象应该主要针对这些小企业。
二是行业入门门槛需提高。危化品物流行业对安全要求比较高,但目前新企业注册门槛较低,而对大企业却进行车辆运力限制。他呼吁,应该从政府层面加大对安全管理意识较强的大企业的扶持力度,同时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以提升行业的整体安全水平。
从行业角度而言,要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动全员参与,协会也要进一步引导行业,推广优秀的安全管理经验。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金陵石化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张春生提出,现阶段危化品道路运输管理部门多、管理对象多、跨区域运输多,容易出现监管重复、错位、盲区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监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他建议从国家层面统筹谋划平台功能建设和管理职责,对指定危险性大、易燃易爆的危化品种类,通过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实现全国各地区运输信息有效共享监控,进而实现危化品运输全过程的有效监管。
化工行业是我国危险品运输的主要上游。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我国危化品物流市场规模已超1.8万亿元。全国有超过1.15万家危化品道路运输企业,从业人员超过120万人,运输车辆约30多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