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化工工程项目建设普遍陷入停工状态。项目停工不仅给工程企业带来沉重的现金流压力,也使其业务开展受到巨大冲击。危机面前,行业企业以无比的勇气投入到支援抗疫的洪流中。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也积极筹谋推进复工复产,帮助项目业主方顺利走出危局。同时,行业企业在疫情防控中的出色表现,也使其在国外市场备受赞誉,并在全球疫情暴发后仍有斩获。纵观全年,多个重大项目顺利建成开工,工程服务行业也捷报频传。特梳理2020年度化工工程领域十大新闻,以飨读者。
大疫中书写大义
十六化建驰援雷神山
2020年(本文以下所涉日期除标注外均同)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2月2日,十六化建接到雷神山医院建设指挥部和央企兄弟单位紧急求助后,火速集结管道焊工组成突击队,先后分三批前赴武汉,驰援雷神山医院氧气管线建设。57名突击队员带着公司的嘱托和期待在“请战书”上摁下手印。
施工任务主要包括雷神山医院3个区域的医用氧气管道焊接安装和1个氧气站安装。突击队夜以继日、争分夺秒奋战在建设一线,以出色的表现圆满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积极求战,助力打通了雷神山医院南北隔离病区的“生命线”,在防疫战场展现出了央企担当。
10月,突击队被国务院国资委党委授予中央企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图为突击队员合影。(企业供图)
疫情防控不放松,生产经营不动摇
化建工程项目战“疫”中推进复工
疫情防控期间,化建行业企业在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推进复工复产。部分项目持续推进,部分项目则已恢复施工。
2月10日,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戴和根,分别到公司旗下建投公司、重机公司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和节后复工工作,强调要一手抓疫情防控不放松,一手抓生产经营不动摇,发挥好央企“顶梁柱”和“定盘星”作用。中化三建连云港石化项目经业主和政府相关部门联合检查验收,于2020年2月20日正式复工。项目部管理人员已全部就位,现场近百名施工人员均已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疫情防控期间,大庆油田工程建设公司管道公司承建粤东天然气主干管网项目、中石化第十建设有限公司承建的中韩(武汉)石化工程项目等在严格防控的同时,成功做到项目稳步推进不停工。武汉封城第23天,石化十建项目部留守16人累计完成了现场施工368个安全人工时,实现疫情零感染、现场施工零事故、装置巡检零隐患。
海南炼化百万吨乙烯项目、镇海炼化生物航煤项目等一批化建项目建设陆续恢复施工。
你为国战疫 我为你助力
中国天辰自研消毒剂驰援武汉
2月20日,由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自行研制生产的10吨(400桶)空气消毒剂过氧乙酸运抵湖北武汉。这批无偿捐赠的消毒产品,带着天辰全体员工的拳拳之心,助力战“疫”第一线。
疫情暴发后,中国天辰研发人员主动放弃春节假期,短短8日内便取得重大突破。他们改进传统釜式反应工艺,使反应时间从数十小时缩减至秒级,并获得高浓度的PAA产品,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操作风险,产品中残留醋酸含量也显著降低。产品各项指标达到或优于国际标准。随后加班加点组织生产,在短期内生产出10余吨消毒剂,并于2月19日上午完成装车运往湖北。
中国天辰方面表示,将充分发扬“立德担当”的天辰精神,担起驻津央企的社会责任,不计代价、不计成本,调动一切资源、全力优化生产能力,无条件驰援防疫最前线。
铁军的献礼:西北捷音动地来
中化六建独力建成宝丰能源220万吨甲醇项目
5月29日,由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独家承建的宁夏宝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20万吨/年焦炭气化制甲醇项目,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依然按期一次投产成功,产出合格甲醇,创造了煤化工建设史上的奇迹。
据中化六建总工程师肖逸介绍,220万吨/年焦炭气化制甲醇项目合同额为15.6亿元,创下中化六建单合同额历史之最。项目包括的气化、净化、硫回收、合成、空分、全厂公用工程及动力锅炉等,全部由中化六建完成。“220万吨/年甲醇项目不仅刷新了中化六建单个项目合同额的新纪录,更翻开了双方合作的新篇章。”中化六建董事长、总经理胡二甫说,如此大的一个项目,全部交给一家化建企业独力完成,这在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项目启动后,中化六建迅速成立指挥部,胡二甫亲任指挥长,公司所属第三分公司、第六分公司、基础设施公司、第三安装公司等多个单位共同参与建设。2018年7月20日,项目正式开工。经过22个月的艰苦奋战后顺利建成并试车成功。
疫情暴发后,项目进程受到严重影响。公司立刻启动应急方案,在管理人员多数无法返岗的情况下,仍能奇迹般地迅速复工并保持基本的施工进度。3月12日,117名管理人员通过襄阳市第一批大规模跨省“点对点”包车运输返回建设一线后,项目进程进一步提速。“疫情防控期间,宝丰能源甲醇项目复工人员总计达3700人,位居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之首。”胡二甫表示,得益于中化六建对突发事件的正确应对,项目工期得到了有力保证。
图为项目外景。
打造“炼化基地化”战略先行者
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云投产”
6月11日11点33分,中石化广州(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承担EPC总承包建设的中科一体化项目10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开始引入原油。6月16日17点30分,整套装置正式打通全流程,标志着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式投产。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广东省省长马兴瑞,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董事长张玉卓,总经理马永生及当地政府领导、参建单位和建设单位代表,分别在广州、北京和湛江会场参加了中科炼化一体化项目“云投产”启动仪式。随后,李希在广州分会场宣布项目正式投产。湛江主会场对常减压和轻烃回收装置产出产品进行了同步直播。
作为中国石化实施“炼化基地化”发展战略的“先行者”,该项目按照国际先进的安全环保、节能减排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和管理,利用“前港后厂”的天然条件,实施一体化优化、区域优化、石化钢铁循环经济模式,建设技术先进、效益优良、环境友好、智能高效的一体化工厂。该项目总投资440亿元,主要包括1000万吨/年常减压等18套炼油装置,80万吨/年蒸汽裂解等10套化工装置,18万标准立方米/小时煤制氢装置,以及储运、污水处理、码头、铁路专用线、成品油和天然气管道等公用工程及配套设施。
提升区域市场竞争力
中国化学五大区域总部启动
7月16~23日,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分别在武汉、成都、上海、西安、广州召开华中、西南、华东、西北、华南五大区域总部启动会。
据介绍,中国化学拟在全国设立5~7个区域总部,实现国内区域经营全覆盖,各级企业以区域为中心常设经营派出机构,有序构建“集团公司统筹、区域总部主导、二级公司主体经营、三级公司属地化经营做实做强、项目经理部滚动经营”的“五位一体”经营管理体系和生产经营一体化的大经营格局。
按照部署,华中区域总部负责湖北、河南、湖南和江西市场,办公地在武汉;华东区域总部负责上海、浙江、江苏、安徽市场,办公地在上海;华南区域总部负责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市场,办公地在广州;西南区域总部负责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市场,办公地在成都;西北区域总部负责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区市场,办公地在西安。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刘德辉说:“区域总部是集团公司在该区域市场开发的派出机构,是区域经营的责任主体,代表集团公司在负责区域内履行统筹协调、开发服务、高端经营等职能,以充分提高集团在该区域内的市场竞争能力。”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武宪功指出,抓住市场热点,开展主次分明的区域经营是下一步发展重点,有利于资源整合和市场管理,减少重复经营,增强抗风险能力,解决目前同质化经营严重、业务集中、布局不合理、系统性不强等问题。
拉开超大型LNG储罐建设的序幕
我国自主设计建造最大LNG储罐升顶
9月26日10点58分,江苏滨海液化天然气(LNG)项目4座22万立方米LNG(液化天然气)储罐在江苏盐城成功升顶。该项目为国内最大单罐容积LNG储罐项目,由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管理,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四建设公司负责施工(1#、2#内罐安装工程)。
在此次22万立方米LNG储罐的设计建设中,中国海油成功解决了大跨度结构稳定性、抗震设计等超大型储罐设计难题,成为国际上少数几个掌握LNG储罐核心技术的设计及建设方。江苏LNG 22万立方米LNG储罐的成功升顶,拉开了我国超大型LNG储罐建设的序幕,使超大储罐成为我国LNG储备基地建设的主力军。
江苏LNG项目是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的重点工程,同时也是中国海油在华东地区布局的具有千万吨级运转能力的LNG储备基地。建成后,该项目将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LNG储备基地,大大提高我国天然气应急调峰能力。
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助力经济民生
湖北首个县级第三方固危废治理项目奠基
11月8日,湖北省沙洋县静脉产业园资源循环利用和处置项目举行奠基和开工仪式。该项目系湖北省内首个县级第三方固危废污染治理项目,并规划建设湖北首个刚性填埋区。
该项目位于沙洋经济开发区,包括处置中心和填埋场两部分。处置中心占地79000平方米,规划建设工业废物资源化装置,对无法回用的固危废进行减量化、无害化焚烧处置和安全填埋。建成后可具备3万吨/年危废焚烧、2万吨/年物化、2万吨/年固化/稳定化、10万吨/年资源化再生处置能力。
填埋场项目占地284718平方米,总库容为475万立方米,设计使用年限50年以上。其中,一般固废填埋规模为15万吨/年(12.5万立方米/年),总库容375万立方米;危险废弃物刚性填埋规模为1.44万吨/年(0.8万立方米/年),总库容为24万立方米;危险废弃物柔性填埋规模为4.56万吨/年(2.53万立方米/年),总库容为76万立方米/年。
据了解,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采用国内先进的清洁工艺,处理过程安全环保并实现达标排放,固体废物可得到有效利用或安全处置。项目建成投运后,既可以安全无害化处置开发区内工业废弃物,也可处理县域内其他工业固危废,并辐射周边地区,提升公共环境治理能力,助力经济民生。
筑起腐蚀控制钢铁长城
腐蚀控制领域3项国际标准发布
12月8日,中国工业防腐蚀技术协会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宣布,由中国主导、引领制定的ISO23123《腐蚀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通用要求》、ISO23222《腐蚀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风险评价》及ISO23221《管道腐蚀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通用要求》3项国际标准,11月3日经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64个成员国投票通过批准向全世界发布,目前已正式出版。
据介绍,这3项国际标准立足于全球腐蚀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领域全局的高度,集全球腐蚀控制领域研究和实践之大成,是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相互协调优化性、全面综合程序性的标准。对国内腐蚀控制行业而言,3项标准的制定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经济发展上要弯道超车的战略思想,并将为打赢三大攻坚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保卫战(蓝天、碧水、净土)保驾护航。由于涉及行业众多,各行业腐蚀工况条件的差异又是决定或影响腐蚀能否控制得住的重要因素。为确保通用型标准的制定合理科学,3项标准均由腐蚀问题典型、突出的若干行业单位联合主导制定,求取最大公约数并最终顺利完成。
当日举行的总结表彰大会上,27家主导制定或参与制定3项国际标准的单位捧得奖牌。其中2家单位荣获特别重大的创新贡献奖,9家单位荣获重大贡献奖,16家单位荣获荣誉奖。作为腐蚀控制行业形成发展的主要倡导者和开创者、腐蚀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理论的奠基者、腐蚀控制标准进入国际舞台的引领者,中国工业防腐蚀技术协会名誉会长、主席团主席任振铎同志获授“中国腐蚀控制行业最高成就奖”。
图为发布会现场。
助力大型煤化工提效降耗
世界首台多喷嘴对置式半废锅气化炉试车
12月10日,山东能源集团兖州煤业榆林能化有限公司聚甲氧基二甲醚(DMMn)项目单炉日处理煤2000吨的F#气化炉一次性投料试车成功。这意味着世界首台多喷嘴对置式半废锅(废锅—激冷)气化炉正式进入带负荷试运阶段。
该项目为国内目前投建最大的聚甲氧基二甲醚项目,年产50万吨聚甲氧基二甲醚,配套年产9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截至12月10日,甲醇项目已全部建成投用。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作为EPC总承包方,承担了空分、气化、净化、合成等全部工艺装置及全厂公辅装置的设计、实施工作。
多喷嘴对置式半废锅气化炉由原兖矿集团和华东理工大学共同研发,炉长45.75米,内径4.2米,重量737吨,日处理煤量2000吨,具有碳转化率高、原料消耗低等优点。能源利用效率相对于传统激冷式气化炉大幅提高,装置总体热效率提高约5%,综合能耗降低约10%,产生的高压饱和蒸汽经过过热后可用于驱动大型汽轮机,装置的能效提高约10%,对大型煤化工项目的经济效益提升作用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