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山东省高端化工产业在建项目数量同比增长45%,化工行业投资占全省制造业投资的18.2%,成为拉动该省投资的主要动力。据了解,今年山东省高端化工产业链实施重点项目323个,总投资6002亿元,截至9月底,已完成投资906亿元。其中,18家链主企业入库项目34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605亿元。
来自山东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全省化工行业克服疫情影响,继续保持快速增长。1~10月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4.5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省3204家规模以上化工生产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3万亿元、利润713亿元,分别占全省工业的25.6%和27.8%,持续发挥着稳定工业增长的引擎作用。
要素向园区集聚,让好马吃上好料
近年来,山东省加强要素保障,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和产业升级,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得益于产业链创新链的进一步融合,一些关键环节被打通,今年该省化工产业呈现上游基础原材料逐步夯实、中游合成材料不断延伸、下游功能化学品全面拓展态势。
近日,位于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东营威联化学有限公司二系列芳烃联合装置顺利投料并平稳运行,产出合格产品。至此,历时两年多建设的威联化学二系列100万吨/年对二甲苯(PX)项目全面建成投产。该项目2019年列入省重点项目,是打造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的龙头项目,也是东营市炼油向化工新材料延伸的枢纽工程,分两期建设,总投资140亿元。未来,威联化学将发挥芳烃产业链链主企业优势,继续深入实施补链、延链、强链工程,力争在山东省率先打通“炼油—芳烃—聚酯—新材料”产业链,全面推动化工板块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距此不远的山东蓝湾新材料有限公司正在同步推进包含2个省重大、1个省重点项目在内的7个项目。“目前,聚丙烯酰胺和高吸水树脂产品供不应求,我们的产能要尽快释放。”该公司总经理荣帅帅表示。
按照规划,上述项目总能耗接近10万吨标煤。在化工项目密集的东营港,每年可供分配的增量指标十分紧张,项目落地只能挖潜存量。为此,蓝帆新材料的母公司——山东诺尔科技有限公司新上一套焚烧炉,原计划运走的废渣焚烧后,每年能产生5万吨左右蒸汽回用,可节约1.2万吨标准煤。此外,为了让“好马吃上好料”,今年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实施了30个低碳提升项目,节约能耗12.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1.2万吨,为17个省重点项目腾出了要素空间。
针对化工园区普遍面临的用地紧张问题,山东省加大园区闲置低效用地、闲置厂房设备的盘活力度,全面排查园区内非化工企业,手续不全或存在安全环保隐患经限期整改后仍不能符合要求的企业,限期关闭退出;对园区内合规的非化工企业,视税收贡献等情况,引导部分企业搬迁出化工园区,为优质化工项目后续落地腾好空间。
为了满足企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园区扩容需求,该省最近印发了《山东省化工园区扩区管理办法(试行)》,引导化工园区在集约集聚、规范管理、高效发展且有新项目建设需求的前提下实施扩区。
产业协同资源循环,助力园区质效双升
山东省引导企业之间、园区之间对接合作,带动产业循环,实现质效双升。
眼下,在潍坊滨海化工产业园,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今年年底将有弘润石化科技、海化硝盐、福融新材料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集群效应明显的项目投产。正在进行水联运试车的山东华辰生物化学有限公司维生素基地项目,所需工业原料主要是烧碱、盐酸、甲醇、乙醇等,园区内基本可以满足项目的采购需求,整个园区形成了上下游产业供应链关系。
而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以山东天弘化学有限公司自产丙烷为原料,生产聚合级丙烯,副产氢气,丙烯将通过管输供给山东科鲁尔化学有限公司生产丙烯腈,副产氢气可为公司加氢装置提供氢源。项目公用工程装置依托现有设施,可节省项目投资30%以上。
现在,在茌平化工产业园,每天都有多辆罐车依次灌装液氯,完成后将运往28千米外的聊城化工产业园。信发集团副总经理张怀涛介绍说:“我们公司在生产烧碱的过程中产生大量液氯,将其送到聊城化工园区鲁西化工公司,他们用液氯作为原材料生产甲烷氯化物、聚碳酸酯,每年运送液氯10万吨左右。”
“发挥聊城化工产业园、莘县化工产业园、茌平化工产业园3个园区的联动效应,以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效应,助力产业集约化、绿色化发展。”聊城市工信局局长解志超介绍说,液氯是信发集团华兴化工公司的副产品,以往企业需要花大价钱将液氯运送到河北、潍坊等地。如今,只需半个小时就完成了运输,每年可节约运费500万元以上。不仅如此,聊城化工产业园现在的烧碱、尼龙等6种产品可分别作为茌平化工产业园电解铝、高唐时风集团帘子布的生产原料;茌平化工产业园的液氯送至莘县化工产业园,可以用来生产有机硅。
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山东省围绕强链延链补链出实招、破藩篱,整合配置科技资源,集聚优势力量,大力建设高能级平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发展,一批前沿科技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产学研合作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12月7日,菏泽市在东明石化产业园举行30万吨/年原油超级催化裂解制烯烃(UPC)科技试验工程开工仪式。该工程采用东明石化集团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联合开发的原油超级催化裂解制烯烃(UPC)技术,与传统炼化一体化工艺相比,生产同等规模的乙烯可以减少原油消耗约60%。
东明石化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湘平表示,UPC技术的推广应用既能满足国内对高端化工原料的需要,替代进口,又能解决成品油过剩问题,可显著增强我国石化行业综合竞争力,有效缓解原油进口压力,有利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11月19日,淄博市在东岳氟硅材料产业园举行聚偏氟乙烯(PVDF)全产业链项目投产暨氟硅膜氢26个高科技成果加速产业化启动仪式。东岳集团副总裁、首席技术官鲁孟石博士介绍说,这26个项目涵盖了新能源、5G、半导体、芯片、医药、农药、日化等多个领域,落地后将形成一批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
在烟台化工产业园和万华新材料低碳产业园,万华化学22个延链补链项目正陆续展开。“22个延链补链项目中,有20个为万华自主研发的突破‘卡脖子’技术项目。这些项目2025年全部建成后,将助力万华化学向一流的全球500强企业迈进。”万华化学高级副总裁刘博学说。
这些企业是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融合、带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典型代表。目前,全省84家化工园区承载了全省70%的化工产业规模,其中27家园区产值超过百亿元。《山东省化工产业“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化工企业入园率提升至45%以上,化工园区和重点监控点企业产值占行业比重提高到80%以上,营业收入过500亿元的园区达到8家,其中过千亿元的园区达到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