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了解最新动态
下载APP了解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重要新闻 » 正文

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12  浏览次数:54
核心提示:编者按 11月3日,由中国石油承办的首次特色活动企业创新主体沙龙在西安召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应邀出席,重

编者按  11月3日,由中国石油承办的首次特色活动“企业创新主体沙龙”在西安召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应邀出席,重点谈及当前石化企业创新的思考。特编辑如下,仅供交流与参考。
 

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快速递进,大国博弈和区域动荡加剧,国际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越来越严峻复杂。今年石化行业生产运营总体平稳,但也遇到了新的挑战,特别是下半年以来效益变化起伏较大,无论是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还是化解当前的新挑战和新矛盾,创新成为首要的考量要素。“如何强化企业创新主体的地位?”是我们今天举办这个沙龙聚焦的话题,下面重点从三个维度谈谈个人思考,与各位院士、嘉宾和朋友们交流。

1、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创新和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战略定位与部署。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特别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再次强调,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统筹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力量、要素配置、人才队伍体系化、建制化、协同化。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推进科技创新央地协同,加强科技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强化基础研究领域、交叉前沿领域、重点领域前瞻性、引领性布局。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机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支持企业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政策,加大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力度。

以上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有关创新的内容和精神,是我们做好企业创新、产业创新需要把握的战略要求,是创新政策的总遵循和最高解读。

2. 石化行业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

首先让我们再次回顾和研究《石油和化学工业“十四五”科技发展指南》的相关内容。《“十四五”科技发展指南》在分析科技创新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基础上,不仅提出了科技创新的总目标,而且针对石化领域的现状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对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新催化技术、过程强化技术、新分离材料与技术、生物化工技术、先进控制与信息技术),开发一批补短板强基础促高端的技术和产品(油气勘探技术、石油化工、合成材料、化工新材料、现代煤化工、精细与专用化学品以及重大装备等)作为重点科技创新任务作出了部署,也研究并提出了支持和鼓励石化化工领域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和建议。又到了“十四五”末,今天再次来回顾和研究这个《指南》及其相关内容,不仅是为了总结评估“十四五”规划的落实情况,更是为了切实搞好“十五五”规划前期谋划工作,更好地研究部署和做好“十五五”石化化工领域的科技创新工作。

其次让我们一起领会最新产业政策与石化产业科技创新的相关内容。去年10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炼油行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加强科技创新引领”部分,明确提出了优化创新体制机制、加强软件开发应用、开发新型炼油技术、加快低碳技术研发等重点任务。并在“完善配套政策”部分强调,围绕重点任务,积极落实能源领域首台(套)等配套政策,支持行业节能降碳领域研发中心、创新中心建设,组织重大专项科技攻关等多项政策措施。

去年6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的《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部分,针对现代煤化工产业升级示范以来取得的进步、积累的经验和反映出的瓶颈制约,也针对现代煤化工产业未来创新发展的要求,明确提出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加快产业技术优化升级,推进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推进高性能复合新型催化剂、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一步法制低碳醇醚等技术创新,以及加快煤基新型合成材料、先进碳材料、可降解材料等高端化工品生产技术开发应用,推动现代煤化工与可再生能源、绿氢、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耦合创新发展。

3. 未来企业创新发展的思考。

首先是我国石化产业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在上游油气勘探开采领域,“深地、深海、非常规”实现多点突破。“深地”方面,近年来我国石油勘探不断向地球深部进军,曾多次刷新深地开发纪录。今年3月中国石油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实现前所未有的突破,“深地塔科1井”钻破万米,成为世界陆上第二、亚洲第一的垂深井,这在超深层油气勘探和深地科学研究领域都具有里程碑意义,不仅为国家能源安全找油找气,而且为探索地球未知领域和拓展人类认识边界都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深海”方面,“深海一号”正式投产3年来,实现累计生产天然气80多亿立方米的同时,已实现深水1500米水下作业。1500米是国际定义深水与超深水的分界线,这不仅使我国油气勘探开发超深水领域实现历史性跨越,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挪威后全球第三个具备超深水油气资源自主开发能力的国家。

“非常规”方面,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也掌握了多项新型勘探和开采技术并获得应用,单井产量和开发效率也不断提高,去年我国页岩油产量达400万吨,页岩气产量已达到250亿立方米。上游这些勘探开采新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确保我国原油产量多年稳定在2亿吨以上和天然气产量连续7年年增100亿立方米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

产业链中游的炼油新技术、百万吨乙烯成套技术以及下游的合成与聚合技术、工程优化与先进控制技术以及现代煤化工领域大型气化炉及其成套技术、煤制油(直接法和间接法)工业化技术、煤制烯烃产业化技术、煤制可降解材料等都取得了重大创新突破;聚碳酸酯、聚苯硫醚、尼龙新材料等一批工程塑料的重大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相继突破并产业化;碳纤维、芳纶、聚酰亚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一批高性能纤维材料的关键核心技术相继攻克并产业化;离子膜、有机/无机分离膜、光伏用膜、新能源电池膜以及保鲜膜、医用膜等高端膜材料相继研发成功,有的还破解了市场垄断,满足了市场急需;多种精细化学品、专用化学品、部分电子化学品、高纯试剂等也实现了量产,满足了部分市场需求。

当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是石化大国,与美国、德国、日本相比还不是石化强国,创新能力不够强始终是制约石化强国目标的明显短板,也是我们多年的痛点之一。尼龙66的关键单体己二腈等这类卡脖子技术、长碳链和高性能芳香族尼龙新材料以及茂金属催化剂及聚合技术及其高端聚烯烃、聚烯烃弹性体、超纯超净试剂以及更高性能的纤维材料、透析用膜材料等部分高端产品还长期依赖进口,多套新建的聚合装置、合成装置以及轻烃制烯烃装置,还都是依赖核心技术或工艺包引进。我们在肯定成就与进步的同时,也必须正视当前创新能力、创新水平和考评激励机制等瓶颈制约,坚持“四个面向”,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最后,关于企业创新一是瞄准高端、聚焦升级。就石化行业来看,当前规模大、“同质化有余,差异化不足”、内卷加剧、效益不高,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把创新的主攻方向聚焦在增强企业竞争力、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上。既要贯彻落实好相关产业政策优胜劣汰、淘汰落后产能,又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生产技术改造,提高清洁油品、特色油品、化工原料、化工产品的生产灵活性,通过自主创新推动企业实现集约化、高端化和差异化。

二是瞄准国家战略需求,聚集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积极承担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为我国电子信息领域、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破解“卡脖子”的堵点和痛点多作贡献;也为我国改变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尖端领域和安全领域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实现化工新型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高端膜材料的自主可控。

三是瞄准“双碳”目标、聚焦绿色低碳新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积极研发和探索清洁能源、绿电替代以及短流程工艺、反应过程强化、催化裂化余热发生超高压蒸汽技术等低碳生产工艺,炼油企业、煤化工企业都应加快CCUS示范应用,探索开展制氢尾气及催化裂化烟气二氧化碳直接转化、二氧化碳和甲烷干重整工程化开发。开展绿氢炼化、绿氢煤化工等示范工程,加大绿氢制备和可再生能源制氢的创新力度,推进绿氢替代,加快炼油行业、现代煤化工产业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

四是瞄准国际前沿,强化协同创新。生产型企业强化与研究型大学、中国科学院院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创中心等研发机构和组织的协同创新,企业还应强化与下游客户和上游供应链的协同创新。炼化企业加快原油直接制化学品技术的产业化示范,加快组分炼油、分子炼油、单原子催化以及甲烷直接制烯烃、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生物基化学品和材料及生物可降解材料制造技术、甲烷裂解制氢、光分解水制氢、二氧化碳为原料制油品和化学品等前沿新技术的创新,力争早日实现关键技术和催化剂的重大突破。

邓小平同志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过去历次工业革命,都充分证明了创新与技术进步对生产力发展和对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今天我们正经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递进过程,智能制造、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迭代更快、赋能作用更强。让我们共同携手,在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过程中,推动石化全行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助力石化强国目标早日实现,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石化产业的新贡献!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会员服务标准  |  营业执照公示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2009867号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版权© 博康网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0533-3147343 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审核: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诉: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